top of page

最新文章


家庭作業第一課 (Homework of lesson 1)
找到適合的土、沙、草(影片:泥土介紹Soil Introduction)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8sjIA5Sxbrw&feature=youtu.be 問題一:在我們生活土地上,哪裡可以取得黏土?...

野地森活 Toudei
2016年12月9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坐擁自然建築的幸福感/對美、藝術、自然環境純純的愛
對美、藝術的愛 對我來說,自然建築是一種美的形式,是一種有生命的雕塑,在與他互動的神奇感覺如同神話故事般妙不可言,他允許任何一個與他互動的人天馬行空地發揮創造力,可跳脫紙筆的框架,到與創造者生活有密切關係的物體,且還能擁有及使用很長一段時間。...
Gale Lok (IShin 譯)
2016年11月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2016年柳營土窯實作
能遇到好師傅是幸運的,遇到對於泥土有深刻了解,且已經有將近40座土窯經驗的Emma老師,毋寧是大幸運。她像是傳遞自然靈力的精靈,在作窯的過程中,示範傳統土工法運用,用身教,讓我們領會“土”的妙用與柔情。 團體的形成:打好基座 頭一天, Emma說這窯的形狀未定,要看取得什麼當地的材料,所以是上天給的窯。用一個很神祕、有點玄的方式,引導我們模糊地理解土做的道理。 然後,我們看到的材料就是一堆大大小小的石頭、沙子、稻草、土以及枕木,散置在預定作窯的基地四周。這基地,是一個剛作起來的鐵皮亭子,地面作水泥鋪面,中間留一個兩公尺見方的泥土地。而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要把這泥土地挖出50公分深、約90公分見方的洞,而挖出的土,要堆置一旁,把石頭整理出來,備用。 挖土是體力活,在場沒有人像是幹過體力工的。Emma很慎重地強調了工具使用與歸位的安全要求後,大家就開動了。好像是要彌補自己體力勞動的生疏,我看到每個人包括孩子,都非常努力地投入,然後有默契地輪流。每個人十幾分鐘的付出與流汗,累積出效益,坑就這樣挖好了。 接著是更吃力的搬石頭疊地基,石頭有重量,
柳婉玲
2016年11月1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