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最新文章


在與大自然的互動中遇見自己:記宜蘭土包子與平靜土窯
我的文字就是我 。 以下只會有真實的混亂、真實的驚喜和真實的困惑,最後無法走向平靜的結尾。沒有起承轉合,只有看一點、走一點、寫一點。我好像走在沒有步道的樹林裡,沒有哪個方向是對的。只有走,只有我想往哪裡去。 感謝陽光,感謝土地 在宜蘭的四天,每一天最期待的就是晨圈。晨圈是華德福的習慣,會在早上圍成圈祈禱、感謝、唱歌。 第一天的早晨,我們圍著晨圈,唱歌並感謝一切。我其實已經忘記我們唱什麼、感謝什麼,但我記得那一天,有個小女孩,閉著眼睛,感受到太陽照在自己的身上,從溫暖轉為炎熱,感受到土地的清涼和柔軟。那時,她覺得好舒服,很深的喜悅、感謝從肚子一點一點地湧到唇邊,讓她渴切地想唱歌、想說話、想跳舞。這種感覺一遍一遍地出現在那四天,不只在晨圈,在等待火神時,在舒服地感受腳下、手上的土時,在我用「心」擁抱另一個人時,這些喜悅就像個小精靈,跳進我的肚子裡,然後又跳啊、跑啊,想從我的嘴巴、手、腳跑出來,變成一首歌,或變成我想跳的舞。 某一天早上,也領受了植物的神奇力量。受了阿納斯塔夏的影響,我又開始跟植物說話,那天早上,因為沒喝咖啡而非常疲憊
王俞涵
2016年7月30日讀畢需時 13 分鐘


我和土戀愛了
這是一段撿拾碎片的歷程 。 我在撿拾自己的碎片,在踩土、摸土、用身體觸碰所有自然材料的勞動裡,我發現自己的好多樣子。時而驚喜,時而混亂。隨著時間,我把這些碎片細細地看過,一點一點地接受與原諒,然後把它們拼回我的身體。 這些日子,不過就是在重複這樣子的事,但這些事卻讓我越陷越深,只想更碰觸自己,更認識土地,更以開放的心面對相遇的每個人。 好像得先從花蓮的土牆談起 。 在花蓮的感覺廚房,我和土戀愛了。我好喜歡把土塞進牆上的鐵絲網,想霸佔這份工作不讓別人插手,不想吃飯、不想睡覺,深怕要停止這份工作,停止這美好的感覺。 那時我們總共要工作五天,我原定第三天要離開,但可以選擇待到最後一天。可是在第三天,我猶豫了很久,還是決定離開花蓮回到新竹。因為心裡有些害怕,害怕我好不容易有的美好感受,會在隔天消失,會發現是自己誤會了,我其實沒有愛上土。我害怕拆穿這些美好,所以就這麼離開了花蓮。但一到家,我立刻為了重溫那些感覺,報名新化的土暖椅工作坊。 直到開工的前一晚,我都害怕這一次的尋覓會讓我發現自己和土的另一些樣貌,發現我不愛土,發現我又得重新尋找。
王俞涵
2016年7月30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


一口滋養生命的窯:從天然酵母窯烤麵包開始
紅窯火在黑夜熾烈,我們在土地奔放。那熾烈是眼前的窯火,那奔放是此刻與大地連結深靜的人心。 窯是土窯,座落於高雄岡山生命源共生家園發展協會,有一個很美的名字:五餅二魚,那是取自聖經裡一段關於分享的美麗故事。而在窯前歡聚的我們是一群人,一群熱愛土地,熱愛分享,熱愛生命,熱愛...
林采瑩
2016年7月29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bottom of page
